“中国版QE”传言搅动A股,小米汽车陷退定风波丨一周热点回顾
lucy22668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上午 8:15
1~2月工业利润增长10.2%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转为正增长。
1~2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比上年全年营收增速高3.4个百分点,营收回升态势明显,为利润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分行业来看,超七成行业利润增长,制造业、电气水业增长较快。1~2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0.7%,比上年全年扩大4.8个百分点。分门类看,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分别增长17.4%、63.1%,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采矿业利润下降21.1%。
值得一提的是,1~2月份规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利润增长12.7%,比2023年全年高10.7个百分点。近期关于民营经济的多项指标出现积极好转,比如,1~2月民营企业出口增长达到19.2%,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增速由负转正,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1.6%,反映出去年以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落地见效。
【点评】总体看,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自去年8月份以来同比持续增长,今年1~2月份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工业企业效益起步平稳。在多重积极因素支撑下,工业企业利润有望继续修复。基数方面,低基数效应将继续支撑利润同比增速改善;内需方面,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见效,有助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外需方面,2024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有望小幅回升,中国出口面临的外需收缩压力将边际好转。
今年地方债发行已超万亿元
财政部近日公布了2024年2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9444亿元,同比下降约23%。
地方政府债券,按用途分为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新增债券是新发行的债券,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民生项目等的建设。而再融资债券则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本金,属于“借新还旧”。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5759亿元,同比下降约46%(其中,新增专项债券同比下降约51%)。前两个月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3685亿元,同比增长约143%。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414092亿元。这控制今年地方债限额(约467874亿元)之内。
【点评】前两个月地方发债进度低于去年同期,主要是新增债券尤其是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进度明显慢于去年同期。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去年底增发1万亿元国债资金,相关部门主要精力放在审核这些项目,相应提前批新增债券项目审核慢于去年同期。另外1万亿元国债资金主要在今年给地方使用,能对一季度基建投资形成拉动作用,相对今年前两个月发债迫切性没那么强。预计后续发债进度会逐步提速,以尽快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促消费稳经济作用。
受中国版QE传闻影响,沪指收复3000点
3月28日,A股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均收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59%,重回3000点上方。
消息面上,一则“央行可能下场买债”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这被市场解读为“中国版超级QE(量化宽松)来了”。
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相关书籍在全国出版发行,其中也提到“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点评】这则传闻之所以能够迅速引发资本市场燥动,说明大家对于政策加码引颈以待。但分析认为,QE和央行买卖国债并没有必然联系。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卖国债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它可以是QE、MMT的实现手段,但它本身并不必然对应QE与MMT。摩根士丹利也认为,传闻的中国版QE不会发生,无需过度解读。
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收益可投权益类产品
近日,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及现金收益运作管理暂行办法》。《办法》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股权及现金收益运作涉及的投资范围、投资比例、考核机制等。
根据《办法》,划转的国有股权分红收益可以投资于股票类、股权类资产。在此之前,这部分资金只能用于投资银行存款、从一级市场购买国债和对划转对象的增资。
《办法》明确了划转后现金收益的运作,即扣除按规定上缴用于弥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后的现金收益,中央层面由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地方层面应将不低于上年底累计现金收益的50%,委托给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剩余部分由各承接主体在限定范围内投资运营;并明确每类产品投资的比例,如银行存款、国债等不低于资产净值的40%,地方债等合计不高于资产净值的30%,股票等合计不高于资产净值的40%等。
【点评】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启动了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改革。根据方案,划转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10%国有股权至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地方相关承接主体。目前,全国划转工作已基本完成,多数承接主体接收的划转国有股权禁售期已过,开始收取划转股权现金分红且规模逐年增加,需要通过运作管理进一步获取收益。
《办法》拓宽了现金收益的投资范围,为推进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及现金收益作出了全面细致的制度安排,在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推动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的同时,也将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小米汽车陷“退定”风波
3月28日晚,在小米汽车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宣布,小米汽车首款产品SU7正式上市,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PRO长续航版售价24.59万元,MAX版29.99万元。标准版、Max版在今年4月底启动交付,Pro版5月底启动交付。
雷军表示,小米SU7目标是造一台50万元以内最好看、好开、智能的轿车,更是一台高品质的车。小米汽车希望用15年~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
小米汽车APP显示,当晚5000辆小米SU7创始版全部售罄,创始版的定金为每辆2万元。但没过多久,小米SU7就遭遇上百名消费者投诉维权。有消费者投诉称,5000元汽车定金无法退款。
对此,小米回应称,定金7日内支持无理由退款,超过7日后,车辆配置会自动锁定,消费者也可以提前主动锁定配置。一旦订单锁定,车辆将进入生产阶段,配置无法再修改,定金不退。此外创始版现车配置已经锁定,消费者在支付2万元定金后,即锁单。
【点评】近几个月以来,雷军多次打预防针,称SU7“会有点贵”。不过从最终定价来看,雷军其实搞了一波预期违背,总体来说SU7价格并没那么贵,定价对比消费者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但定金不可退问题,却引发了SU7上市后的首个争议。小米给出了定金7日可退的政策,并且将锁单的权利下放给了用户,这导致了部分用户在快速操作时直接锁单,造成了定金不可退的情况。但其中不少用户并没有真实购车意图,造成了如今消费者维权与企业规则冲突的尴尬局面。
菜鸟撤回上市申请
3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告称,为更好加强与阿里电商业务协同,以及继续支持菜鸟扩大全球物流网络投入,决定撤回菜鸟上市申请并要约收购菜鸟少数股东的股权和员工已归属的股权。本次收购涉及金额达到37.5亿美元。
菜鸟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商物流企业之一。阿里巴巴最新的2024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菜鸟集团该季度实现营收284.76亿元,同比增长24%。菜鸟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9.61亿元,同比扭亏。
与菜鸟同时宣布上市计划的盒马此前已宣布暂缓上市,阿里云智能集团也已于2023年11月宣布“不再分拆上市”。至此,去年3月阿里巴巴“1+6+N”组织变革后宣布的所有子公司上市计划都搁浅了。
【点评】阿里去年开启“1+6+N”组织变革,推动子集团分拆上市。但在上市的过程中,菜鸟、阿里云等业务估值不如预期,这是阿里延缓子集团上市的原因之一。
此外,与“1+6+N”时强调各业务独立发展相反,阿里巴巴此次将“加强电商核心业务和物流协同的聚焦”作为撤回菜鸟上市的原因之一。过去一年,随着京东加入低价战役,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巴巴,淘天集团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收紧菜鸟与阿里的联系,阿里想要协同的或许是淘宝、天猫物流履约、服务的能力提升,为这个阿里巴巴最大的收入来源提供更多的“弹药”。
北京废止“离婚限购”政策
3月27日消息显示,一则2021年北京市住建委发布的文件被废止。该文件内容主要包括,夫妻离异的,原家庭在离异前拥有住房套数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规定的,自离异之日起3年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
上述政策发布日期为2021年8月4日,文件名为《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商品住房限购政策的公告》,目前文件显示“失效”。
【点评】北京离婚限购的政策发布于市场高热期。2021年上半年,受需求释放、“学区房”、违规资金流入等因素叠加影响,北京市二手房成交过热,价格上涨。彼时为了获取购房资格,不乏通过离婚“曲线”买房的案例,离婚家庭购房的比例明显升高。如今,经过多年市场调整,北京楼市已经步入平稳发展的阶段,相关政策也到了调整时机。该政策的取消,意味着二季度各地政策将进一步优化。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