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博士炒股12年坦言:只有一种人能在股市赚钱
lucy22668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 上午 9:11
牛叫兽语
我偶尔会分享一些资深投资者的投资故事,因为“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今天分享的故事比较特别,主人公是一位高学历人才(会计学博士),他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总结得非常到位,相信一定可以给到你很好的参考。
◎作者丨年报哥
◎来源丨芒格读财报
(ID:investment_finance)
我的投资生涯有多长了呢?
如果从开户算起,将近12年了,如果从真正参与交易或者够资格被称为活跃用户开始算,应该还不到5年。经验和教训都有。
我把这12年主要划分为5个阶段,介绍作为一颗韭菜的成长经历。
0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半年亏损60%
(2007-2008)
初次接触炒股是大学二年级(2002年)的时候。当时班上有位比较前卫的同学,不知道从什么渠道知道了炒股这回事。然后就跟我们大讲股票的事情,游说我们去开户。
当然,我没有去开户,那个时候连电脑和手机都没有,饭都吃不饱呢。
但是,后来他自己真的去开了个户,而且还融资加杠杆了——向同学们借了一些钱投资股市。
第一个月据说赚了一些钱,还请这些借钱的朋友吃饭了。不过,后来了就再也没有听说他谈论过股票或请别人吃饭了。
上证指数2001年2005年经历了5年的熊市,从最高2100多点跌到了998点。
在他眼里,或许中国股市就是一个“绞肉机”。不过,最近听说他开始炒期货,多年实业后又重新开始搞金融,祝他好运!
再次接触股市是五年后的事情了(2007年)。
2006-2007年,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导火线,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上证指数从不到1000点涨到了6121点。
没错,你猜对了,我就是在接近山顶进入股市的,5000多点吧。
虽然自己当时也写一些公司财务方面的论文,其实对股票一窍不通。
当时班上已经有几个人在炒股了,经常能听到他们几位股神在宿舍坐而论道,刚好那段时间获得了一笔不菲的奖学金,于是也跃跃欲试,开了一个账户。
开户后,就迫不及待地去逛股市。
要买什么股票呢,我是不知道的。刚好那段时间建设银行上市,有同学中签了。建行首日也涨了百分之三十几,中签的同学高兴坏了,自然要宣扬一下。
我也因此关注了一下这家五百强公司,研究了几十分钟,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买入了。
第一次买股票的心情就像是与初恋见面,一直盯着看,一看几个小时也不厌。
不过,当天的行情有点波澜不惊。第二天九点半开盘,准时继续看盘,刚开始的新手都是喜欢看盘的,百看不厌。突然间,盘中一股神秘的买盘将股价迅速拉起,价格一路上扬,当天涨了8.64%。
虽然赚的钱不多,但是却高兴坏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能笑出声,早上又被自己炒股的天赋惊醒。
随后两天,又涨了一些。作为新手,自然是坐不住,赶紧卖出获利吧。
通过第一支股票的交易经历,我得出一个结论,股市就是送钱的,股市就是“提款机”。
随后就是疯狂的交易,估计每天都有交易,持有一支股票的时间很少超过一周,也就不记得这些股票的名字了。
至于买这些股票的理由,也不太记得了,主要靠道听途说,比如股神同学推荐。
这段时间大盘还没有到顶,还在涨,所以总体上还能保持盈亏平衡,也为国家贡献了一些佣金税收。
后面买的两支股票记得很清楚,一支是雅戈尔,同学推荐的,推荐的理由是这货持有很多金融资产;另一支是惠泉啤酒,估计也是朋友推荐的。
这两支股票记得清楚是因为持有时间比较长,因为大盘很快到顶了,开始急转直下。
我当时的口号是“喝惠泉啤酒,穿雅戈尔”,真够幼稚的。
那时候不知道受到了什么刺激,剃了一个光头,由于我经常推荐惠泉啤酒,大家又送给了我一个外号——“惠泉大师”。
当时,还买了另外一支非常著名的股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我买了中国石油,当然不是中的新股,是在新股上市首日买入的。当时发行价是16元多,因为港股差不多这个价,但第一天还是涨到了48元。
很多人预测还会继续涨,不知道他们什么理由,也没有人问为什么香港只有16元的公司,大陆涨到了48元了还嫌便宜。
其中有一个著名的博客写手“老沙”更极端,他预测中石油能涨到100元。他同时也预测中国股市能涨到一万点,还很煽情的说,如果股市到一万点,请大家一起去香格里拉旅游,开着大卡车,在车上边唱歌边喝啤酒。
这个人从2006年到2007年就一直唱多,大牛市中当然是对的比较多。
他虽然对股市一窍不通,但文笔很好、很有煽动性,据说是个作家,结果在牛市中名声大噪。
我站在高岗上,持有中国石油、雅戈尔和惠泉啤酒这三只股票。
一年多的时间,中石油从48元跌到了10元多一点,雅戈尔从34元跌到了8元,惠泉啤酒跌得比较少,从10元跌到了4元。我在最高点买了这三只股票,亏掉60%当然一点也不难。
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也没有止损的意识,就是看着它一天天的跌下去,心如刀割。
虽然被伤得很深,但总是希望它有一天会反弹,就像期待一个浪子回头一样。
有时候实在受够了,想割肉,又怕它突然反弹,就像怕分手的恋人又突然回来找我了。
实在支持不了了,就去看看“小沙”的博客,他还是在坚持看多。哪怕最后大盘到6000点的时候,他还在说,不要在春天里砍树,要在春天里播种。
我大概是在大盘2800点的时候卖出股票的吧,因为我要毕业去广州读博士了。看看现在的点位,比我割肉的点位也高不了多少,甚是欣慰。
我持有的中石油,现在的股价比我当时割肉的股价还低呢。如果我一直持有,估计现在也解不了套。
从此以后,我退出了中国股市,准备继续好好深造,研究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股票投资经历,就是简单几个字:“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不知道宏观分析,不知道行业分析,不知道股票估值,不知道技术分析,不知道行为金融。
最重要的是,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买股票主要依赖于听消息、朋友推荐和媒体鼓吹等,那时候还没有雪球。我也不知道当时为何那么二!
02
知道自己不知道:
择时躲过两次股灾
(2015-2016)
一朝被蛇咬,八年不炒股。2008-2014年间,我基本上没有再关注过股市。
一方面是因为2008-2012年间在求学,一心在研究中小投资者保护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刚工作时比较穷。
2012年工作后,交完房租,只剩两万元,买过一支股票,又亏了40%。
当时买的苏宁云商,因为有高管增持,中间卖过,后来又买回来了,因为市价竟然大幅低于定增价格。这次买苏宁又亏了钱,亏损的原因是太看重高管和大股东增持信号。
2015年初股市涨得很好的时候,身边很多人已经开始谈论股票,我还是一心只想做研究,一是因为没什么钱,二是因为股票账号还在以前读书的地方。
但是,突然有一天,老婆大人说她开了一个股票账号。因为她听他们单位的同事天天谈论股票,觉得我作为一个会计老师不去炒股天理难容。
其实我应该明白,当各大办公室都开始谈论股票时,股市已经进入疯狂模式了,离泡沫破裂已经不远了。
但是,既然开了户,市场又这么好,我还是没忍住拿点小钱试一试。
有了上次惨痛的投资者风险教育经历,这次我就谨慎得多。
当时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我就说过,老师要进入股市了,提示一下风险,一般我进入股市,就意味着牛市要终结了。
此外,经过四年的博士学术训练和两年的工作经历,我的思维水平应该比硕士刚毕业时上了几个台阶。
我提炼出,炒股赚钱无非靠两个能力: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
如果既具备选择能力,又具备择时能力,那就是天才,应该去选择几个好公司、根据市场形势调整仓位,获得很高的收益率自然不在话下。
如果不具择时能力,只有选股能力,应该选几只好股票一直拿住,不管市场涨跌。
如果不具选股能力,但有择时能力,可以买基金,根据市场形势调仓。
如果两个能力都不具备,那就不要碰股票,或者把钱交给别人管理,或者基金定投(每个月工资定期买入指数型基金)。
当时觉得自己应该没有选股能力吧,毕竟机构在知识、时间和经验方面都更牛,那么多基金都在对个股进行精挑细选。我觉得择时应该相对容易一些,毕竟股市的趋势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但是,我彻底误入歧途了!
于是,我就在2015年创业板泡沫接近顶端的时候买了一些创业板基金,在那个疯狂的时候,指数基金一天的涨跌幅都能超过4%。
那段时间连我们班一个做实业、极度讨厌万恶资本市场的家伙都坐不住了,在接近牛市顶端的时候买了创业板指数基金。
他通过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创业板涨到一万点压力不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至今还没解套。
在研究的基金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种比基金更好玩、更刺激的证券——分级基金。
分级基金的母基金相当于普通的基金,母基金可以分为两个子基金,分级A和分级B。
分级A类似于债券,分级B则相当于加了杠杆的基金。如果标杆是3倍的话,母基金一天涨2%,那么分级B的净值就能上涨6%,刺不刺激?
很刺激,所以在牛市顶端的时候,分级B很受追捧,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创业板B和互联网B。
有多受欢迎呢,创业板的净值只有1元,然后交易价格可以到150%,也就是市场愿意以150元的价格购买价值100元的东西。
分级B加了杠杆,可以像股票一样交易,操作很方便。
那段时间,我开始玩分级B,由于比较谨慎,买的并不多。随着对分级基金研究的深入,我发现分级B严重溢价,但没什么风险的分级A又严重折价,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一旦市场下跌,分级B的风险巨大,将面临净值和溢价的双杀,而且是带杠杆的。股灾期间,10万的分级B几天可以变成1万。很多人发现自己账户的钱从10万变成1万,都没搞明白怎么回事,这种人还不在少数。
当我发现市场风险加大的时候,卖出了分级B,买入了一些分级A。股灾期间,基本持有分级A。
理论上,股市下跌时,分级B溢价下降,分级A价格应该上升。但股灾期间分级A一开始竟然还是跌的,又一次非理性。
不过,总体上,股灾后的几个月,分级A几乎上升了20%。也就是说,如果你持有分级A,不但财富不受股灾影响,而且还能在股灾期间收获20%的几乎无风险收益(分级A相当于年化6%的债券)。
股灾1.0期间,靠风险意识和分级A规避了损失。股灾2.0则靠H股B(分级B)减少了损失。
2016年,熔断机制的推出引发了股灾2.0。三天之内,上证指数下跌了近20%。
由于我那段时间持有H股B(香港的国企指数),受到的影响较小。为什么我会持有H股B,原因在于我之前写过一篇论文研究AH溢价(发表在《南开管理评论》)。
文章发现,同一公司既发行A股,又发行H股的,A股和H股的价格竟然是不一样的,有时相差数倍。总体上,A股的价格比H股贵,所以称为AH股溢价。
这个AH股溢价会波动,2014年的时候,曾经出现过A股比H股还便宜的情况。
如果你长期持有一支AH股(比如中国平安),你可以买中国平安A,也可以买中国平安H,理论上当然是哪个便宜你就买哪个。
股灾2.0期间,AH股溢价140%以上,即A股比H股贵40%还多。如果你要买股票,那肯定要买便宜的。由于我喜欢分级B,自然就买了H股B,这让我躲过了股灾2.0。
知识就是金钱!
H股B在2016年应该涨了50%以上,我没怎么赚到钱,因为拿得时间不长。
那段时间港股的估值应该是历史低位,国企指数的PB只有0.8不到,也就是说整个国企指数相对净值打八折。
股票非常便宜,可惜我没有经验,没有抓住机会。
当时,好多人认为港股不行了,要边缘化了。港股虽然是价值洼地,但是香港已经失去了金融中心的地位。
反正香港的股票非常便宜,但是越便宜,很多人越觉得不行。事实证明,便宜才是硬道理。
什么东西越便宜越没人要、越贵越有人要呢,我想应该是股票。
总结一下,这段时间水平并不太行,但是也没有亏损。主要原因是,我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人者智,自智者明。这段时间偏好择时,虽然赚钱不多,但避免了大幅亏损。
03
以为自己知道:
成长股投资收益翻倍
(2016-2017)
2016下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的投资思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虽然之前靠分级A和H股B躲过了两次股灾,但其实并没有赚到钱,而且只是运气好,恰好那段时间在研究这两个东西。
事实上,两次股灾期间,很多好公司都跌出了极度便宜的价格,如果当时在股灾期间买入类似美的集团和贵州茅台这样的好公司,现在收益至少翻倍。
当时,我还没有那个水平。
我的研究方向是IPO,所以比较关注新股的情况。
有一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打新股的年化收益可以达到20-30%。我有点不相信,于是自己根据历史数据,用Stata软件测算了一下,如果一个账户配置16万左右,无风险收益的确可以达到20%以上。
但是,打新股,需要相应的沪深市值,这意味着需要买股票。
中国的这一制度也真是奇葩,买股票竟然可以像买彩票一样,而且你要持有股票才有资格抽奖。
为了获得抽奖资格,我只好把投资方向从买基金变成买股票。
这段时间接触到一个本书,叫《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投资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影响股价的因素太多。如果你把所有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你的思路一定是混乱的,而决策未必英明。
唯一的出路,就是化繁为简,把投资的思路简化成简单的几条原因,严格执行。
这本书提出一个观点,投资就可以简化成九个字,好公司(或好生意)、好估值和好时机。投资就是在股价低估时,选择适合的时候买入好公司。
但是,我读完这本书后,对好公司的理解非常肤浅,认为好公司就是成长股。
此外,在此期间,我在投资者论坛(雪球网)注册了一个账号,写了一些文章,认识了一些朋友。上面有很多民间投资高手(大V),他们也乐于分享自己的投资经验,这可以让新手接触到各种投资理念,少走弯路。
一开始,我只是看看,不怎么说话。
一个偶然的机会,也开始在上面写文章。由于文章有一些阅读量,后来还写了不少文章。
写文章的好处是可以帮助你系统地思考、整理思路。
写一篇文章分析一个公司,相比只是随便浏览公司的资料,对公司的了解程度和分析的深度自然要高很多。
我在上面认识了一些爱写文章的朋友,有些还加了好友。
不过,后来我发现,真正牛B的人是不喜欢写文章的,因为没时间,写文章的大小V大多数是半桶水居多。
我2017年的时候因为初次接触雪球,加上那段时间股票投资收益很好,天天写一些文章。这倒没什么!最让我后悔是,我当时还坚定看好康得新,经常写文章分析康得新。
术业有专攻,虽然我是学财经的,但其实对股票并不擅长,并不知道什么是好股票。
由于比较喜欢成长股,加之是学会计的,自然比较关注会计指标。然后就设定了两个标准,利用统计软件去选一些会计指标优秀的公司。
我的标准是最近三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都超过30%。能满足这两个标准的公司其实并不多,我当时记得选出了康得新、网宿科技、三聚环保、享通光电、大族激光、东方园林等公司。
2016的收益一般,5%左右,主要靠三聚环保赚了点小钱。研究股票花费的时间也不多。
2017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很简单,不亏损、攒经验、长知识。当年的目标完美达成,首次实现了翻倍的收益,远远超出了本人的预期。
当年买过的股票,没有一个是亏损的,所以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止损。
当年一直重仓的三只股票,亨通光电、大族激光和康得新都涨势喜人,收益颇丰。这段时间信心爆棚,感觉自己很有炒股天赋,自然不在话下。
04
我还是不懂:
踩雷无数
(2018-2019)
股市有句话叫做一年三倍易,三年一倍难,盈亏同源。
2017年,上面提到的成长股无一不上涨,而2018年上述股票无一不下跌。
更严重的是,2018-2019年期间,上述我认为的好公司很多都爆雷了,并且还出现了康得新这样的巨雷。
这两年碰到的每个公司都是一个成长股投资的经典案例,篇幅有限,这里仅简单说一下这些公司的情况。
成长股投资经典案例之三聚环保。
三聚环保是2016年的大牛股,涨幅超150%,当时由于我水平有限,只赚了30%不到。
这公司在2011-2017年间,连续7年业绩增长40%以上,股价从1元涨到32元。但是,公司的经营净现金流一直非常差,大部分年度是负的。公司一直号称有黑科技(悬浮床技术,我至今也没搞明白是啥),但研发投入非常少。
2018年业绩爆雷,利润下降80%,利润还有5亿,但经营性净现金流-14亿。如果把所有年度赚的现金加起来,还是负的,可以说这个公司自上市以来没有赚过一分钱。近年来股价从最高32跌到7.7,市值从接近千亿缩水到只有180亿(2019年7月)。
仅从财务数据来看(本人对他的业务了解有限),公司估值应该仍是严重高估的。
成长股投资经典案例之网宿科技。
网宿科技业绩增长一直爆棚,但因股价过高一直不敢买入,当我终于下定决心买入的时候,碰上了业绩变脸,业绩增速从+50%变成-20%。
这支股票的亏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护城河和戴维斯双杀。虽然这家公司历史表现很优秀,但护城河太浅,他做的事情BAT也可以做(只是市场不够大的时候他们看不上),BAT一进入,打价格战,他就不行了。
戴维斯双杀是指业绩下滑时,估值水平(PE)也会相应下滑,股价要受到业绩和估值的双杀,一泻千里。这家公司也是连续六年业绩增长超40%,从2012年的最低1元涨到2016的最高25元,目前10元(2019年7月)。17年利润下降40%,2018年利润下降稳住了但也没增长,2019年H1扣非下降50%以上。
个人估计,这公司最好的结果就是被收购,是否有收购价值不太了解。
成长股投资经典案例之亨通光电。
个人因为看好5G和公司的业绩,2016、2017年重仓持有,赚了一些钱。2018年由于自我感觉对光纤行业的理解不够,以及对前景的担忧,卖出了,保住了大部分盈利。
亨通光电其实是兼具成长股和周期股的特点。2014-2018年,靠着行业的景气和激进的扩产战略,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增长。股价也从最低的3元涨到33元(17年11月)。
2018年业绩增速下滑,2019年业绩负增长,股价从33元跌到16元。股价下跌主要是因为业绩增速下滑导致的估值下调。
公司业务问题是行业预期下滑、竞争加剧,此外,公司近几年产业布局有点多、有点乱。
有意思的是,股价下跌的过程,散户从10万增加到18万,大概是因为5G概念吧。
成长股投资经典案例之大族激光。
个人因为看好激光制造行业和公司业绩成长,2016、2017年重仓持有,赚了一些钱。2018年末由于港资加持,公司业绩下滑、现金流恶化的情况下,都没有及时卖出,几乎损失所有盈利。
大族激光其实是兼具成长股和周期股的特点,他的业务受宏观经济和大客户创新周期影响。公司2017年业绩爆发,增长超100%,但2018年利润下滑10%,2019年竟然继续大幅下滑。
公司所处的行业和赛道确实不错,港资特别看好,一度买到“限购”。
但是,这公司老总对对房地产行业很有执念,质押大部分股份去搞房地产,导致资金和精力都严重分散,行业的大把好机会都没有好好抓住。
成长股投资经典案例之康得新。
个人因为贪图康得新的业绩增长和想象力,并且被老总在年报中的乐观预测所忽悠(那段时间刚开始执迷于读年报),重仓持有并重点推荐康得新。
期间多次碰到有人提醒我这公司有问题,都没有重视。直到公司确认爆雷后才走,损失较重。
庆幸的是,在彻底爆雷之前,已经察觉这公司并不如董事长说的那么优秀,已经减持一些仓位。
康得新从09年上市以后,业绩增长都没有低过30%,股价从1元涨到26元。但2018年业绩下滑80%,2019年被查,利润造假119亿元。
这公司,大股东增持、二股东举牌、员工持股计划,反正内部人似乎都在买买买。
这公司,或许曾经优秀过,但大股东忽悠领导人、忽悠员工、忽悠股东,造假金额惊人,实在是匪夷所思,颠覆了我的价值观。
2019年重读邱国鹭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很有感触。
邱总的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投资理念启蒙书,2018年踩了很多雷以后,我一直以为是邱总没有把好公司、好生意的本质讲清楚,其实书里面讲了很多,也讲了成长股的陷阱,但只是当时没有相应的经历,确实理解的不深。
比如邱总讲几种成长陷阱,包括估值过高(康得新等),技术路径踏空(信维通信等),无利润增长(比亚迪等),成长性破产(东方园林等),盲目多元化(乐视网等),树大招风(分众传媒等),新产品风险(祼眼3D),寄生式增长(欧菲光、信维通信、大族激光、长盈精密等手机产业链公司),强弩之末(老板电器、东阿阿姣等),会计造假(康美药业、康得新、尔康制药等)。
这些成长陷阱在A股都有很多鲜活的案例。当然,邱总在写书的时候,由于时间经历关系,都没有举例说明,这也是这本书的不足。
读书和实践两者要反复循环进行,缺一不可。
不读书,就会走很多弯路,不实践,对书中思想的理解就不够透彻。而写书的话,丰富的案例很重要,光讲道理不够,如果有丰富鲜活的案例,可能有助于投资者加深理解。
当然,上雪球,也是学习案例的一个好途径。最近东阿阿胶的案例,很多人就学到了很多东西。
05
知道自己知道有限:
持有少数伟大公司
(2019至今)
2018中至2019年初发生了很多事,对自己的投资理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件。
一是持有并强烈看好的成长股不断下跌或爆雷,二是读到了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
成长股的连续爆雷让我认识到:
一是成长股投资的困难。大多数成长股都没有护城河,公司业绩变脸的可能性非常大。很多公司为了维护高增长的形象,不惜粉饰报表甚至财务造假,最后越陷越深。此外,成长股很多都是2B的企业,公司的业务比较复杂,普通的投资很难把公司研究透。
二是投资信号的失效。不论是公司品质的信号(如外资持股),公司业绩的信号(股权激励的业绩目标),还是公司估值的信号(如内部人增持),都只是大样本来看有效,具体到个股,什么样的信号都只能参考,都代替不了你自己对公司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穷查理宝典》这本书的智慧很多。个人认为,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公司好过便宜的价买入普通公司;集中持有少量伟大公司,然后看好这些公司;一辈子只要抓住几次重要机会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不要频繁做决策,重要的是决策的质量,而不是决策的数量。
在阅读和实践经历的影响下,2018年,投资理念发生了一些转变。
此期间,实际上已经将部分资金转移到伟大公司,持有部分贵州茅台、中国平安和腾讯控股,这让我减少了不少损失。
但是,对成长股还是不死心,仍然配置了一半左右的资金在大族激光、比亚迪、小米等公司身上。
目前的想法是,个人投资者,由于时间和知识有限。最合适的投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金定投,另一种是长期持有核心资产。
前一种适合大多数理财人士,后一种适合少数爱好钻研的个人投资者。
基金定投能够保证估值较低时投入资金较多,长期来看肯定是跑赢大盘的。而跑赢大盘的,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比例都不高。这种投资方式简单又轻松。
拥抱核心资产,很多雪球大V就是靠拥抱核心资产发家的。
这种投资方式的前提是,你对好生意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分辨什么是真正的核心资产。
一般来说,没有几年惨痛的投资经历,你是不会接受这种观点的。
有个大V,一直持有核心资产,但是踩雷也不少,主要原因是他虽然有正确的投资理念(道),但对公司分析(术)的把握还不够。我也是花了三四年时间才开始对真正的好公司、好生意有所领悟。
当你的水平足够高、时间足够多,或者有高水平团队支持时,才可能有能力去把握成长股。
我也知道过去很多人,靠错误的逻辑在一些伪成长(利润高增长,但没现金流)的股票上赚了不少钱,未来不知道还有没有这种机会
巴菲特说过:有一种投资超过所有其它投资,那就是投资你自己,因为没有人能够夺走你内在的东西。理财最大的难题不是本金,而是信息差。炒股被坑,炒房被套,P2P暴雷,是因为我们缺乏有效的投资选择和信息。扫码加好友,领取价值586元的5本电子书,另外赠送我们从上千份研报精选的五份赚钱秘籍。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