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正文


原创 这样选股票,都是大牛股

  lucy22668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下午 13:06

原标题:这样选股票,都是大牛股

01

不好意思,又标题党调皮了一回~

荐股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违反理财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整天给你荐股的号,建议一律拉黑,清一色黑嘴。

股票投资比基金难多了,要考虑的因素多得多,不确定性强得多。

大体上,股票投资技巧分“选股”和“择时”两部分。

择时又比选股难得多。

择时依据,一般有三:

一是看估值,主要是价值投资者的买卖依据。

二是看趋势(技术),主要是趋势投资者和技术派投机者的买卖依据。

三是看消息、政策、突然事件等场外因素。如果发生突变,底层投资逻辑可能也会随之改变。

比如昨天写的校外教培行业,或者之前写过的上海机场(疫情),事件发生前,适合买入或持有的,可能突然就不适合继续持有。

光是以上三个择时依据,内部又分很多派别。

比如某消息出现后,有人解读为利多,有人解读为利空,吵得不可开交。

不同流派之间,更是互相看不顺眼,基本面派看技术派都像骗子,技术派看基本面派都很迂腐……

反正,股海沉浮的人,各个都觉得自己很牛逼,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当真理,否则也不敢重仓买入。

承认自己傻傻不懂的,也不会下水玩个股,直接买基金了。

讲择时太容易打脸,而且太过复杂,容易鸡同鸭讲,就此略过。

讲选股也容易打脸,而且面对同一逻辑,不同人会推导出不同结论。

有时,只因审美偏好,甚至纯粹主观偏见,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也正因为对个股看法永远莫衷一,买卖双方互道傻X,每天才有那么多成交量,博弈出一个市场均衡价格,这也正是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伟大之处。

以下分享,纯属力哥个人审美偏好,充满无厘头主观偏见,甚至和小钱、小贝及诸位班主任观点都有冲突,仅供参考,欢迎拍砖吐槽。

同时,也未考虑估值、趋势、突发消息等因素,纯从选股逻辑做推演。

再次强调:以下提及的所有股票,都不是荐股!不是荐股!不是荐股!

02

股票本质,是上市公司所有权。

购买公司所有权,归根到底,是希望未来公司通过经营,不断获得利润,最终反映到股价持续上涨或持续分红上,实现盈利。

关键只有两点:一是公司未来获得利润的稳定性(确定性),二是公司未来利润增速(增长空间)。

能预见到未来经营稳定性特别高的,主要是传统行业龙头股,一般称为价值股;

能预见到未来增速可能非常高,想象空间巨大的,主要是新兴行业龙头股,但不确定性更高,波动更剧烈,一般称为成长股。

长期看,优秀的价值股和成长股,都有不错的回报。

但成长股挑选难度高于价值股,长期回报也更高。

所以价值股和成长股的投资逻辑,不太一样。

优秀价值股,虽然想象空间不大,但利润和现金流不错,公司更倾向于高分红,投资者更易通过吃红利赚钱。

优秀成长股,因为增速高,想象空间大,迫切跑马圈地,扩大再生产,资金需求强烈,就不能期待高分红,也别太看重短期业绩表现,PE/PB相对较高,但相应的是,股价涨幅更明显。

过去很长时间,我个人更偏向价值股投资,因为我对自己选股眼光不是很有信心~

这几年随着阅历不断增长,思考不断深入,特别是自己经营多年企业后,已形成企业主和股东视角看问题的习惯(虽然写作时考虑读者感受,一般从打工人视角出发),也形成了自己对企业的审美偏好。

我最喜欢的企业,就是我自己创业成功的类型:好赛道、高成长性、轻资产、现金流充沛。

我做的理财传媒/理财教育/理财服务赛道,是典型的朝阳产业,随着中国中产阶级规模越来越大,中产阶级对钱生钱的渴望越来越强,但自身知识、能力、渠道严重不足,导致这根赛道在可预见的20年内,长期看涨。

当然,这条赛道也有一个致命风险,政策风险过大。

在中国做媒体,说封就封。

金融理财行业,更需要N多牌照监管,我们这种斜缝里野蛮生长出来的民间理财教育/服务机构,哪天因监管介入凉凉,都不稀奇。

所以我最喜欢的股票,是成长股龙头中,确定性强,现金流充沛,远离政策风险的价值股。

要满足这么多优点,估值往往很难便宜。

随便举点例子。

比如最近跌得很惨的白马股万科、平安、格力、海螺,很多人喊看不懂。

这些都是细分行业绝对龙头,但普遍缺乏成长性。

万科是因为地产业黄金期过去了。

这几年楼市调控,最受伤的不是刚需或改善,而是开发商。

竞地价,限房价,还拼命掐住开发商融资渠道,逼得许老板写血书求救,属于房地产行业的美好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粪坑里捡黄金是一件难度极大,吃力不讨好的买卖。

所有地产股,不管跌到多便宜,我都不会碰。

平安是保险业大哥,照道理说,这个行业随着国人理财意识觉醒,未来大有可为才对。

但以平安为代表的那几家上市险企,都比较传统,体量很大,线下代理人模式尾大不掉,在面对互联网保险展业的剧烈冲击下,前景堪忧。

因为我自己卖了好多年互联网保险,对这问题看得特别清楚。

保险因为晦气,天然要靠推销,销售成本占比很高。

但传统线下代理人展业,效率低成本高,线上推广,我一篇文章就有几万人看到,数百人下单,销售成本几何级下降,类似飞机大炮和大刀长矛的较量,所以重点做线上渠道的险企,销售费用大幅降低,自然就能推出许多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让利消费者。

消费者一对比就能发现同样保额和保障,线上款就是比线下款能打,线下代理人拼命安利的XX福简直是坑子中的坑子。

长此以往,行业格局可能会发生微妙变化。

另外我一直忧心忡忡的是,险企长期经营业绩,很可能没很多人想象那么好。

老龄化+低利率的未来,保险公司靠投资赚钱注定越来越难,但卖掉的保险又是长期刚性成本,同样尾大不掉,压力山大,没准以后公司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我前年买了100万增额终身寿,去年又买了100万,今年我打新房积分不够估计没戏,准备给力嫂买200万年金险,60岁后按月领取,直接锁死流动性。

我老了,投资水平下降了,到时中国也老了,一样很难赚钱,所以要提前把我老了以后,中国老了以后的全部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市场有种说法:存银行不如买银行,买保险不如买保险股。

前半句没毛病,因为银行分红真的稳,但后半句我表示怀疑。

如果把投资周期拉长到50年,到我87岁时回头看,很可能会发现买保险股的长期复利回报,真不见的比年金险高。

格力和海螺,一个空调王者,一个水泥霸主,但都遇到增长瓶颈。

企业遇到增长瓶颈,就想多元化发展,从1延伸到2,再到345,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一是常年积累起来的品牌印象和消费者认知,把你框死在这个细分领域。

比如洽洽食品在瓜子细分市场是绝对王者,但瓜子市场就这么点,必须有新的故事,所以一直在拼命研发其他休闲食品,但整体表现一般。

港股“辣条第一股”卫龙也是类似逻辑,你把辣条做到天上去,中国爱吃辣条的就这么点人,每人每年能消费多少都能算出来,就到头了。

另外为冲击上市,卫龙财报明显洗过澡,经销商大面积压货,估值飞到天上去,谁买谁交税。

二是多元化经营也意味着风险骤增,因为你跑去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砸钱,以为过去的成功哪哪儿都能复制。

我最近在装修,发现很多细分领域龙头,为了多赚钱,自己不擅长的地方也都做。

原本做板材的国内一线品牌兔宝宝,没有想象空间,非要到下游做橱柜。

原本做橱柜出身的,非要进军全屋定制。

卫浴花洒,最顶级的是汉斯格雅,但它跑去做马桶,就不是最好的。

马桶这些卫浴陶瓷,最顶级的是唯宝,但它家智能马桶盖也不是最好的,因为电子不是你擅长的。

这种跨行,至少还在一个卫生间,但你一个做水泥的,难道还要去抢钢铁铝材玻璃的生意?

过去很长时间,格力和美的就像茅台和五粮液一样,相爱相杀,王不见王。

格力品牌价值,曾长期高于美的。因为空调这个核心市场,格力无疑国产难波万,美的优势是其他小家电品类齐全,但无论微波炉还是电水壶,都没绝对统治力。

可随着增量见顶,只剩存量残酷厮杀的内卷时代到来,格力除空调,其他家电领域一直没起色,美的则一直在家电市场N条腿走路,反而左右逢源,更招市场待见。

所以我判断,除非格力破釜沉舟,向死而生,否则股价会和美的差距越拉越大。

但从董小姐最近出台的股权激励计划看,吃相有点难看,简直是拿刀子割股民的肉给自己退休金充血……

但茅台和五粮液的情况就不一样,尤其茅台。

家电行业竞争激烈,价格透明,消费者选择众多,一慢就要输,特别是上游原材料价格无法控制,遇上今年这种原材料大通胀,很被动。

但白酒龙头就茅五泸,100年前,中国最好的白酒产地在赤水河,100年后,大概率还是。

且产业链全流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茅台只要愿意,随便涨个价,消费者也买单,或者降低经销商利润空间,增加直销渠道,业绩增长又快又稳,就算躺平也能躺赚,简直逆天。

茅台唯一的风险,就是越来越多新一代国人不爱喝白酒,但可预见的10年内,还不用太担心。

所以眼下买茅台真正要考虑的风险,就是太贵,别的没毛病。

再比如说,包括顺丰在内的快递股,我都不会碰,因为这种靠无数人力堆积起来的业绩增长,刚性且注定会持续飞涨的成本开支太吓人,行业龙头也不例外。

更别说还有极兔这种不要命的搅局者。

但美团的逻辑就不一样。

因为美团不用养那么多外卖骑手,社保都不交,业绩增速和成本增加不成比例。

实际上,美团高增长来自国家红利——海量廉价劳动力、巨大人口基数奠定的巨大市场规模,良好的交通基建,移动互联网的全民普及……

再用互联网逻辑包装起来,逆天。

我那么看好互联网寡头,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特性决定了,业绩增长和成本增加不成比例,一旦形成规模效应,边际成本代数级增长,边际收益几何级增长,最后必然一家独大,形成垄断。

传统车企和特斯拉估值上的逻辑差异,也在这里。

所以国家反垄断是有道理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方剥削劳方,攫取剩余价值,但剥削也要讲点吃相,缓和阶级矛盾,所以欧美资本主义才能繁荣至今。

国家打一打,吃相会好看很多,民怨会少很多。

类似的还有餐饮业。

我之前在《前方有坑,快逃》一文中,做过详细分析。

像海底捞啥的,看起来光鲜亮丽,但上市公司要对股东回报负责,必须持续增长,海底捞又不能跨行做空调,只能重复已被验证过成功的商业模式,就是拼命开店。

你仔细回忆下吃海底捞时的体验,除了食材,人家还付出了多少成本?

你想多赚一份利润,就要多投入一分成本,没有捷径,赚的全是辛苦钱。

年景好的时候还行,一旦遇上天灾人祸,没准心肌梗塞突然挂了。

宜芝多在上海是非常有名的老牌面包店,但最近关了几十家门店,拖欠几百名员工工资,社保都断了1年,还欠了大量供应商货款。

因为5年前,宜芝多与上海地铁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在地铁站内开店,两三年间,宜芝多开出105家地铁店,75%营收都来自这些门店。

上海地铁每天客流量惊人,面包店业态非常适合上班族的快节奏,地铁又是个独特的半封闭场景,宜芝多相当于获得了局部垄断市场地位,钱景无限。

但疫情爆发后,几乎没人坐地铁,后来逐渐恢复,但坐地铁必须戴口罩,开在地铁站里的面包店反而是最不安全的地方,销量依然没起色,导致去年宜芝多营收直接腰斩,终于现金流断裂。

包括牧原在内的猪肉股也是类似逻辑,猪瘟和猪周期实在太不可测了。

眼下猪肉价格跌到历史新低,大概率未来又是行业死伤无数,然后又一轮猪肉暴涨……

这种循环,一轮又一轮。

10多年前我刚做财经记者时,就深入报道过猪周期背后的来龙去脉,但至今无解,哎~

所以啥食品股、猪肉股、餐饮股,我一律不碰。

包括最近在香港上市的奈雪の茶,3年亏了8000万,虽然营收高,但成本也高呀,这种股票我也打死不碰。

只有瓶装饮料例外。

中国的白酒,美国的可乐,成本低、售价高,毛利空间惊人。

当年娃哈哈如日中天时,宗庆后也做过中国首富。

如今瓶装水老大变成农夫山泉,钟睒睒成了首富。

03

上面说的选股逻辑,都是反向逻辑,用正向逻辑,又能选出哪些票呢?

首先,还是要找未来能蓬勃发展的朝阳赛道。

其次,一定要找赛道中护城河最深,确定性最高的龙头股。

这个时代,虽然机会总还是有的,但大体上,强者恒强的局面,很难打破了。

我最看好的赛道,就是反复强调的泛理财、泛娱乐、泛健康。

泛教育因为被政策强力敲打,暂时先观望下。

泛理财,主要就是银证保。

保险股上面说了,我不看好。

银行本身是传统产业,没多大想象空间,适合做打新门票股。

但银行业中零售业务做的最好的一家,却表现得像成长股那么惊人。

这也是我多次安利过的,我个人储蓄卡和信用卡、公司所有员工工资卡、还有公司基本户,全开在他们家。

招商银行的服务有多好,招行APP的体验有多流畅,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用过招行,再去用工农中建——不——哪怕是中信民生,都会明显感觉到细节上的差距。

当年同在深圳起家的价值三剑客“招平万”,如今命运迥异,令人不胜唏嘘——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至于券商行业,和理财关系更密切,因为工作关系,我打交道更多。

目前看来,这个行业因为同质化竞争,也进入高度内卷状态。

券商板块弹性极大,是牛市冲锋号角,激进型投资者可以长期潜伏,等待牛市到来赚一票情绪性溢价。

但从业绩上看,内卷时代,头部券商和下面的小券商,差异会越拉越大。

其中有一家券商很特别,叫东方财富。

从财经门户网站起家,转入券商赛道,属于天然自带互联网基因,获客成本很低。

比东方财富网更值钱的,是旗下天天基金网,买基金的应该都听说过。

里面牵涉到大量行业内部信息,有些比较敏感(商业敏感,非政治敏感),我就不展开了。

但中国券商行业,像东财这样的公司,的确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再说泛娱乐。

中国最好的泛娱乐公司,几乎都在海外上市,主要是互联网中概股。

A股上市的,不管游戏股、影视动漫股还是传媒股,和腾讯抖音B站啥的比起来,还差了一截。

有一家我一直关注着,就是芒果超媒。

芒果台的娱乐节目,在中国有独特品牌溢价,总能不断出爆款,不管上海浙江江苏,都打不过。

我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湖南人的娱乐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以后有空写一篇分析湖南人的文章。

泛健康,那可选的范围就比较大了。

我就举一个例子,爱尔眼科。

医疗服务行业有句俗语:金眼银牙铜骨头。

这三个特别烧钱。

其中市场空间最大的,我认为是“金眼”。

中国的近视率非常高,有52%,尤其青少年,教育卷成这样,加上手机pad整天不离手,高中生近视率超过80%……

但因为科技进步,即使近视,很多人也还能通过激光治疗彻底矫正。

就是费钱。

我年初就花2万元,在爱尔做了近视矫正手术。

相比于牙科头部公司,眼科集中度更高,爱尔就是当仁不让的扛把子。

而且事实证明,这种市场地位,不太可能因为一些严重出圈的医疗事故就发生逻辑反转。

去年底,艾芬医生事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但爱尔股价就大跌一天。

过年后抱团白马崩盘,爱尔也跌了不少,但最近两个月已大体收复失地。

爱尔眼科近5年股价走势

而且不像其他医药医疗股,有比较高的专业知识门槛,还受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压价影响,爱尔眼科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清晰,一看就懂,确定性非常高。

另外还有一些成长性和确定性都相对比较高的朝阳产业龙头股,也值得长期关注。

比如中国奢侈品消费还会持续大爆发,这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老百姓消费观念决定的,具有高度确定性。

不管疫情何时过去,像中国中免这种具有垄断牌照的赛道股,长期看,业绩增长不用怎么担心。

再比如新能源车一定会代替燃油车,大势所趋,无人能挡。

现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但蔚来、小鹏、理想全在美国上市,A股能挑的,看来看去,首当其冲的可能就比亚迪了。

特斯拉、蔚来,还有比亚迪“汉”,我都试驾过,我的感受是,中国一线电动车已不输特斯拉。

04

再次强调:以上分享,绝非荐股,请仔细想想力哥逻辑,而不是具体的股票,无脑抄作业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基金投资天然具有分散的特点,从理财师角度出发,我还是建议普通人买点基金就够了,真没必要自己选股。

非要选股,就应该集中投资!

钱少的,挑两三个就够了,钱再多,也别超过10个。

中国有几千只股票供你挑,票不在多,在精。

选股票和选老婆一样,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用你最苛刻的眼光,选出屈指可数的几个最能说服自己的票,足矣。

这也买点,那也买点,说明你对自己选的票既无深刻认知,也没足够信心,要么听消息,要么抄作业,要么随大流,要么纯粹追涨,这样乱炒股,就算狗屎运选中大牛股也拿不住,真不如直接买基金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原创
            这样选股票,都是大牛股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