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正文


涨疯!“周期之王”要回归了?

  lucy22668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上午 7:43

去年末欧线集运的爆发迎来第二波高潮。

继上周四盘中突然拉升 12% 之后,近日欧线所有合约再度爆发,盘中一度暴涨超 14.64%,最高报 4034.3,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截至收盘,涨幅仍高达 12.11%。

这一波凌厉的涨势始于去年 12 月下旬,中间沉寂了 4 个月之后再起,主力合约价格从最低点的 904.6,一路飙涨至今日收盘的 4008.9,累计涨幅已高达 352.47%。

除了局部地区地缘风险加剧,今年国际贸易需求复苏也提高了航运景气度,中远海控大涨超 9%,这是航运周期自 2022 年开始调整,海控再次重返 2000 亿市值。

” 周期之王 “,这次要借势回归了吗?

01

欧线这第二波大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动。

地缘局势升温是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主力合约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巴以开罗和谈失败让平息红海局面的希望暂时破灭,红海风波给集装箱运输行业带来的干扰正在扩散。

日前,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在业绩会上表示,预计将使今年二季度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运力削减高达 20%。并且绕行好望角的路线使得每趟航行的燃油使用量增加 40%,增加了航行运营成本。

其次,现货报价一路走高,各大班轮公司正陆续酝酿 5 月第二轮运价上调。

首轮对 5 月上旬的运价普遍定位在 4000 美元 /FEU(40 英尺集装箱单位)一线,较 4 月下旬 3000 美元 /FEU 的价格中枢上行 1000 美元水平,随后对于 5 月中旬开始的运价定价则进一步上行到 5000 美元 /FEU 一线水平。

而且,随着国际贸易需求逐渐恢复,当前出货预期良好,之后旺季一来欧线压力会更大。

此前公布的欧元区 4 月 ZEW 经济景气指数录得 43.9,创近 26 个月新高。从出口国看,中国制造业明显复苏,3 — 4 月制造业 PMI 与新出口订单 PMI 分项数据连续两个月高于荣枯线。

年初至今,伴随海外补库需求回升,出口货量强劲。1Q24 公司集装箱运输量同比增长 10.5%,其中美线 / 欧线 / 亚洲区域航线货量同比表现 +9.7%/-9.2%/+14.4%。今年 3 月以来,中国港口集装箱周度吞吐量均为近 3 年最高。

那么之后涨价的持续性如何?

目前航司计划逐步开启对于 6 月初运价的调涨,5 月 9 日马士基初步定价 5500 美元 /FEU, 而达飞则将 6 月上旬挂价定在了 6000 美元的水平。

后续来看,供给端目前来看并未有明显边际增量,绕行导致从欧洲返回远东的船舶不及时持续影响供应。若接下来旺季货量较为充足,6-8 月内同样可能出现两轮甚至更多的月中涨价,运费中枢可能进一步抬升。

02

受集装箱运价下跌的影响,海控 23 年的业绩不出意料地出现下滑。3 月底公布 23 年年报,收入同比下降 55.1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78.25%。

23 年供应链瓶颈刚刚缓解,超级红利期订造的船舶却在加速下水。去年全球集装箱运力同比约增长 8%,增速是 2022 年的两倍。

而同时,与通胀缠斗而不得不加息的欧美发达国家大都陷入需求下滑的境地。2023 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均值同比下滑 66.4%。因供需大幅失衡,中远海控集装箱航运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 56.22%。

分量价来看,公司集运货运量为 2355.4 万 TEU,同比下降 3.5%,其中外贸航线货运量 1923.1 万 TEU,同比下降 3.5%;估算得出,公司外贸航线单箱收入为 1055.3 美元 /TEU,同比下降 60%,与出口运价基本同步。

2023 年行业利润也大幅缩水。去年全球十大班轮公司中,8 家企业虽实现盈利,但净利润平均跌幅高达 87.5%,剩下两家陷入亏损。尤其是最后一个季度,前两家巨头马士基、达飞集团双双出现亏损,为了削减成本开始大量裁员。

24-25 年行业仍面临过剩压力。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截至 2024 年 3 月,集装箱船在手订单为现有船队的 23%,即便叠加环保法规和老旧船舶淘汰,2024-2025 年船队增长分别为 8.9% 和 4.9%,而货量需求同期仅分别有 3.9% 和 3.0% 的增长。

贸易需求恢复,但跑不赢供给释放的速度,因此外界预判,运费易跌难涨。

外界原本预期集装箱航运市场又将陷入长期低迷的困境,然而,红海危机导致市场供需再度发生变化,这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将持续多久,何时结束,都是个未知数。

从去年 12 月,马士基和其它航运公司已将货船改道绕行非洲好望角,以避免在红海遭受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分子的袭击,绕道导致更长的航程时间,既推高了即期运费,为保证及时交付又吸进来更多现有运力。

但集运行业的年供给量,其实是所有船只的载运量乘以航速乘以年有效时间,再求和。红海局势持续发酵,那么改道运行会不会给其他地区的港口造成拥堵,依旧会继续影响供给,很难清晰地评估,因此运价调整能否具有持续性存在很大的预期差。

今年一季几家巨头业绩表明,尽管盈利部分仍然大幅下滑,但随着红海问题持续作用于运价,下滑幅度要好于市场预期。一季度,全球集装箱船舶运力同比增长 9.6%,其中欧线运力同比增加 8.6%,美线运力同比增加 2.4%。在新增供给显著增加情况下,运价同比仍录得大幅增长。

市场表现如同过山车般激烈,主要催化来自红海局势的边际变化,中长期看贸易量的实际增长情况,以及全球运力的释放速度,但往往容易低估的是班轮公司自身的提价能力。

集运行业在前 15 年历经了整整三轮出清,龙头企业凭借大船带来的单位运输成本优势发动价格战,其他头部企业纷纷加大资本开支,导致供需严重失衡,中间甚至导致 ” 五场婚礼一场葬礼 ” 的合并重组,形成三大海运联盟,集中度整体提升了一个层次。

三大联盟在 5 月的两轮推涨将运费中枢自 3 月淡季水平明显提高,进而提振了航运股的表现。在过往需求下滑的情况中,三大联盟通过调整运力投放默契地托住了运价,但本质还是供需的匹配。

海控也不例外,4 月海控从远东运往美国加拿大的运价大幅上涨,按平均运价来看涨幅高达 70%。一季度海控的营收(1.9%)就已经止住下跌趋势,净利润环比也大幅反弹(277.6%)。

除了价格因素,海控整体的成本管控能力也在提升。一季度单箱成本同比下降了 8.9%,单箱毛利环比 +312.1%。并且带息负债规模持续地在下降,23 年财务费用率同比下滑 2.1%。

因为运力投放而出现价格竞争,对比已近出现亏损的马士基,公司还是能够相对稳定地实现盈利。这主要在于 1)长协执行量低于马士基,更受益于即期运费上涨;2)航线结构差异,马士基单箱成本被红海局势坑得更多,外部租入比例(42.7%)高于海控(25.35%),而平均租金成本已经连续 4 个月上涨。

集运具有强周期属性,和全球制造业的景气度关联密切,集运需求的拐点大多出现在被动去库存当中。随着全球宏观需求边际改善,红海事件就是提价的一个契机,有利于巨头业绩预期的扭转。

03

板块去年业绩表现不佳,但低估值已充分透支行业表现,未来改善趋势将会成为带动板块持续上涨的核心逻辑,A 股最受人关注的莫过于中远海控。

2023 年期末,海控拟派发每股股利 0.23 元,期末分红总额 36.70 亿元,加上中期分红 81.96 亿元,公司 2023 年度共计 118.66 亿元,约占公司 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的 50%。同时,去年 8 月公司开启 A+H 股份回购,截至 2024 年 2 月末共计回购 A 股及 H 股股份约 2.15 亿股。

此前运价显著回落,但海控经营没有陷入泥沼,23 年利润看似大幅下滑,但刨开 21-22 的特殊年份,去年也已经是上市以来最好的表现。24 年归母净利润的一致预测达到了 240 亿元,给予 8-10 倍 PE,股息率范围大概 5%-6.25%,公司目前的市值也在这个区间里。

这是公司连续第三年分红,经过前几年爆发户式挣钱,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躺着大概 1400 亿的未分配利润,1700 亿左右的现金资产。

此前为了抚平分红稀少的众怒,公司在 22-24 年将股利支付比率提高到 30%-50%,22 年和 23 年平均 42.22%,意味着今年是最后一年,下一个三年回报规划会如何调整,这也将反应公司对未来盈利前景的态度。

对比 8000 多亿的中国神华,经过供给侧改革后,平均 ROE 和分红水平都在逐渐提升,2020-2022 这三年公司平均支付率达到 88.44%,最高甚至超出当年的净利润,平均股息率高达 10.19%,净利润虽然也在下滑,但分红金额未收到太大影响。

当然,作为周期里带有一些成长性的股票,在响应央企市值管理,提高分红比例的呼吁下,海控未来分红率和 ROE 都有上升空间,而估值逻辑从强周期股摇身一变成为低波动,稳定分红的高息股,享受更多的估值溢价,能否一步到位,盈利的稳定提升是最重要的前提。

查看原文

涨疯!“周期之王”要回归了?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