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正文


从0到1股市第三课 中国股市基础知识

  lucy22668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上午 9:04

主要讲讲中国股市如何成立、发展,以及周边机构(例如交易所、证监会等)的设立过程,关键节点上的制度建设对于股市的影响,主要选取时间段包括1990年-2018年。在这个时间框架下,我会把金融体系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并且把不同模块连接点的细节稍微拆一拆,可以完善下在做交易时的盲区。

我也尽量在叙述历史全面的情况下重点侧重股市本身,目的是为了大家对中国股市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

(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股市历史这块,不感兴趣的可以跳过直接看第二部分)

图片除行情分析部分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股市成立初期

(1)股市构想期

1983年,深圳国资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

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时任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营业部总经理黄贵显为了发行飞乐音响部分股票申请报告,获批后,11月公开发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代理发行。1985年1月,第二只股票延中实业公开发行。

但是这两个股票不能流通,也就有了1986年8月央行获批的静安分公司更名为静安证券业务部;9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务部开设交易柜台,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成立。

时任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经理的黄贵显

1986年以后,股份制改革火热进行中。

10月深圳市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对六家市属大型国有企业作为股份制改革试点单位。

1988年7月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帅团去英国、法国、意大利考察,证券市场是其中一项。 英国一家基金公司的人说,我们不能直接投资你们的工厂企业,只能买你们的股票。

深圳特区第三任市委书记李灏

回到深圳,李灏就开始考虑深圳证券市场体系建设问题。

(2)交易所建立

直到1989年,深圳市政府决定筹建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组是禹国刚(1983年被选派日本学习证券知识)和王健(南开金融学系,师从王继祖教授),直接领导是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司司长金建栋(国泰君安第一任董事长,1999 年 8 月-2003 年 4 月)和深圳主管金融的副市长张鸿义。

禹国刚、王健(左)、金建栋、张鸿义

1989年12月2日,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在金融改革会议上拍板决定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建小组是李祥瑞(交通银行董事长)、龚浩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贺镐圣(上海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体改办主任)三人。

李祥瑞、龚浩成、贺镐圣

刘鸿儒把当时联办(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的王波明和高西庆介绍给朱镕基,因为筹备小组主要是对上交所的成立提出意见和方案,具体事务则由央行上海分行负责,人手不够,这个时候尉文渊自告奋勇担任任务。

刘鸿儒(第一任证监会主席)、王波明、高西庆、尉文渊(第一任上交所总经理)

谁是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开业,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正式运作的证券交易所;而上交所是在12月19日正式开业,不过在11月26日已经批准营业。

(3)证监会设立

深圳“8·10”风波加快了统一监管的步伐。1992年8月10日,深圳新股上市方案沿用身份证发行。“发售新股认购表500万张,每一张身份证限购新股抽签表一张,为了减少排队人数,每一排队者最多可持有10张身份证买表。不论中签与否,一律由购买者保留,以便凭此参与将发行的可转换股票债券的抽签。”这个线下,又是限量的预期收益很乐观的情况下,有人开始炒到深圳的火车票,有人开始大量收购农村的身份证,也有网点内部的舞弊行为。股民的怒火来自于原定10日下午6点截止收表时间推迟至11日11点,10日晚,爆发社会性事件,股民游行,阻断交通,有些人砸汽车,攻击警察等暴力行为。事后,李灏通过将第二年的500万张抽签表的额度提前发行的解决方案,最终平息事态。不过该事件对股市造成当时最大的利空。

1992年10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任命《关于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的通知》,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员会,主任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兼任,副主任为刘鸿儒(兼任)、周道炯,13个部委和最高检的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又成立了证监会,受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的指导、监督检查和归口管理,刘鸿儒任证监会主席。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监管层与市场本身

这个部分主要是把每一任证监会主席上任后面临的局面以及改革措施等进行梳理,并且在最后我会完整梳理从1995年(T+1制度实行)以后每一次牛市/熊市的特征以及大致涨幅/跌幅。

(1)历届证监会主席名单

历届证监会主席名单

之前有看到略微不同的版本,区别在于因为上市是一个过程,原来包括辅导、申请、审核等一系列过程。每一任主席批准上市的上市公司和在任期间新股上市至交易所的公司归属于谁而已,这些募资是归于签署权还是管辖权的不同。

(2)从1995年至今的牛/熊市特点

为了方便区分不同时间段制度的影响,我先按时间序列排序,虽然熊市是相对牛市而言的,但是在下跌时间和空间上的尺度是不同的,我还是区别来对待。

为什么选取1995年至今的牛市,准确地说是以1月1日起开始的T+1制度之后。对于涨跌停限制的常规10%等交易制度是1996年12月26日开始实行,那么我们在1995-1996年两年不到的时间内,是可以看到涨幅过大投机行为的,也是散户情绪极致的跟风效应。到1997年之后,市场从交易制度慢慢就延续了T+1和涨停的制度。

先把1995年以前的行情做一个大概的描述:我把95年的盘整段过程加入到第三轮的熊市中,这里不做牛市和熊市以外的区分了,97年以后我再加入盘整市的概念。

95年之前经历了三轮牛市、三轮熊市

第一波牛市——股票的稀缺性

1992年5月21日,全面放开股价限制且T+0交易

第一波熊市——资金在下跌过程中是有抵抗的

第二波牛市:走势相对标准

第二轮熊市:下跌过程中有情绪惯性的反弹

第三轮牛市:政府三大利好救市

第三轮熊市:救市、国债期货等事件

刘鸿儒在任时中国资本市场初步成型。股票的稀缺性导致交易所指数一路飘红,也衍生了黑市交易,通过一系列交易制度上的调控使得90年末股市一定程度的降温。在8.10风波后的上任,证监会成立、T+1制度、B股、H股、N股等发行,最后在“327”国债事件后其卸任。

第一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在任时的一些事件

接下来是灭火队长周道炯主席的上任,最典型的就是1995年5月18日发布暂停国债交易期货试点时脉冲式的3天牛市行情,更多是处理上市的造假事件。因为推动了内地公司到欧洲上市,也促成了很多优质国企上市,也有了1996年的第四次牛市。

从1996年1月26日至1997年5月13日的慢牛行情,指数从516.41点上涨至最高1510.18点,涨幅+183.5%。

周道炯在任时的慢牛行情

这波慢牛行情怎么来的,由两个股票起头——深发展炒作深发展,而申银万国炒陆家嘴。到了1996年10月份,因为涨跌停制度还没实行,例如吉林化工(已退市)、东北电(已退市)等股票都以惊人的涨幅炒作。到12月底上证涨幅80%左右,深成指2倍多。也正是如此,证监会出台了号称“12道金牌”的监管措施(但实际上指数逆转的几根大阴线是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名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效果一般,到1997年5月10日印花税由3‰上调至5‰,这波牛市结束。

吉化退市在这波行情尾声,4天涨幅528%

东电退在10月17日单天涨幅+108.77%

鉴于年龄等原因,周正庆上任。上任面对的问题是取缔场外交易,中央就审批了两个交易所,但是地方也有资金的交易所,未经中央批准;清理原有的老基金,开始新证券投资基金试点,也是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基金业开始规范发展,机构投资者逐渐壮大(导致了5.19大牛市行情);证券法实行,同时在不影响控股的情况下,适当减持国有股,导致市场转熊。

我们来看一下97年以后,第一波盘整市的走势:

第一波盘整向下调整-28.64%,313个交易日

第二波盘整,指数几乎同时在1050点附近震荡,179个交易日

原则上,有一波牛市,必然会有一波调整,如果调整得深了就是熊市,调整得不深,就是震荡市。第一波有筹码出清的过程,所以即便再有冲高,调整的幅度也是向下的,毕竟获利的资金要兑现,和第二波的筹码交换建仓逻辑上是不一样的。

而1999年5月19日的大牛市,是97年在涨跌停限制和T+1交易制度下的第一次牛市,而促成因素是流行性的机构增量。这波牛市的时间是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持续了两年多时间。

第一个阶段,1999年5月19日至12月28日,指数涨了60%左右,后震荡回落出清

第二阶段,1999年12月28日至2000年8月21日,指数同样涨了60%左右,不过是震荡上行慢牛格局

第三阶段,2000年8月22日至2001年6月26日,指数在2200点高位震荡,指数滞涨状态

这波牛市的嘎然而止是因为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坚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国有股减持的重大利空将A股拖入长达5年的熊市。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是周小川任职证监会主席。

这波熊市有多方面的原因:国有股减持、2000年互联网泡沫、基金黑幕、庄股等,也是这波熊市之后2005年券商行业出现了行业危机,是中央汇金注资才拯救了这场危机。下面看下这个阶段发生的一些代表性事件。

2001年吴敬琏教授抛出著名的股市赌场论

2001年10月23日,暂停国有股减持的指数表现

吕梁的中科创业覆灭

唐万新的德隆系破产

感受一下中国“股市第一庄”的德隆系版图:

在德隆系破产时,已经是第五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任期,作为中国任期最长的证监会主席,既有07年大牛市,也有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股市关于流通股与非流通股问题的股权分置改革就在这个阶段进行,同时扩充了中小板、创业板的实行。

在股市创立之初,关于国有股并没有全流通,刘鸿儒报批了大致64开的比例,国有股先流通股40%,60%则不流通。后来有了国有股减持,因为股份变多了,融资的金额还是一定的,就相当于流通股的股份被稀释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市场的反应会那么大。在经过2005年1月24日调印花税从2‰至1‰后市场继续萎靡的情况下,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第一批试点是三一重工、金牛能源、清华同方和紫江企业。

而2007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国内大小非减持、大量基金停止发行等原因,牛市结束。(97年以后,股市只有四次比较大级别的牛市)

2002年以后的三次牛市

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的牛市,涨幅+462.0%

2007年11月30至2008年10月31日,指数-71.09%

在2007年6月,第三方存管的制度实施,意味着券商再也无法挪用客户资金。

2008年10月28日至2009年8月4日,4万亿投资,涨幅+94%

2009年7月27日银监会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宏观政策紧缩,牛市结束。

在经历过09年救市以后的股市进入了长达5年左右的震荡下行阶段

2010年4月16日,中国股指期货正式推出。

同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加快发展使得创业板发行市盈率一直居高不下。

证监会第六任郭树清任职期间,更多的关注点在交易制度上:完善分红制度,IPO改革,推动退市制度,降低交易费用和监管费用,推出新三板,推出转融通,打击内幕交易等。

2013年是白酒最惨的年份,因为钱荒、三公消费从紧+禁酒令。

2014年肖刚任职期间,沪港通引入港资,造就了14-15年牛市,推动个股期权交易,也有熔断机制正式实行等;后来在清除配资时牛市结束。

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涨幅+153.4%

而后这波熊市指数经过半年多的下跌最低点2638.30企稳震荡,接着就是进行了两年左右的震荡缓慢爬升阶段。

2016年2638点企稳后经过两年左右时间爬到3500点附近

如果没有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或许刘士余的股市成绩单会好看一些。

刘士余同志涉嫌违纪违法,主动投案

2018年由于中美贸易战等一系列因素,指数-30%左右

在2019年易会满任期之后,国内的IPO进入常态化,平均一天发一个新股,一天募资12亿左右,股市扩容导致许多利益相关方利用各种漏洞来掏空股市。

新上任的吴清目前政策就是采用强监管,把害群之马给清除出去。

此表还在不断更新中

(3)股市制度改革过程

股市是为解决实体行业的直接融资功能之一,股价是随着价值在供需关系的过程中波动。

股票供应面:上市或者退市;

股票需求面:散户、机构、外资;

怎么交易:100股起买,T+1,涨跌停制度,价格笼子,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申报,通道优先;

中国股市的制度变化围绕以上核心进行。

现在感觉退市规则在慢慢建立。

我想简单一点归纳:好公司,有增量,股市可期。

三、目前完整的金融体系框架

(1)中国金融的框架

中国金融的简略框架图

一行两会:央行管货币政策,证监会管证券期货等业务,银保监会则监管保险、银行等;

股票类业务只是属于资本中的一部分,主要解决实体企业的融资业务。

(2)股票交易数据流

买入股票数据流

个人在证券公司开户,证券公司是在交易所有交易席位。个人如果买入一只股票,则券商先申报交易所,交易所撮合成交,交易数据经过中国结算公司结算,钱是放在银行里托管,证券公司只是数字显示。

四、2019年以后的股市特征

2019年以后的指数走势

这部分是本人专攻部分,在交易制度和市场增量相对恒定的情况下,市场消息刺激对于股市的影响就变得特别大,经济本身的周期是一个循环,不同的经济循环中采用的交易策略不是恒定的。股价的波动跟人有关,也和政策相关,更和个股等一些列因素相关。

后面细节主要是拆一级并购和二级交易,一级并购相对复杂点,二级的话包括衍生出来的基金也会拿出来研究。

参考文献:

1.《1990股市风云三十年》 赵迪,蔡晓铭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复盘 股市沉浮30年之投资笔记》 沈凌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3.《股市极客思考录》彭道富著,深圳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4.《香象渡河》彭道富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从0到1股市第三课 中国股市基础知识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